这两天, 我的书友们,她们给我推荐了一本书,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《舆论》, 本来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尝试的读它, 但是自从看了这本书的简介, 我被深深地吸引了, 这本书确实是一本神作
在读这本书之前, 我也是像往常一样,先去看看这本书的口碑, 还有书友们对于这本书的评价, 值得一提的是:我的书友们都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高, 可以说是传播学的启蒙
刚开始, 我就被作者举得例子给深深地吸引了, 原来这个社会上的信息传播的方式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吗?
这本书只能做简要的概括, 想只读一遍就发现其中的精髓真的是非常的困难, 于是我就在网上相应地搜索了一些书评, 今天我也就是斗胆稍稍地总结一下
本文书名叫“舆论”,但其实更多的偏向于个人想法的形成以及影响因素,以政治角度。
第一章为导论,讲的是人的想法和现实的矛盾。
第二章探讨了信息到人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何种的衰减。
首先,信息源会被审查,有些信息会被保密, 在有些国家就是这样的, 如果有一些不利于团结的东西是绝对不会被传播的
其次,人会处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中,而社交圈子会影响圈内人接收何种信息。
然后,不同人对于同一个信息源的注意力,用于分析的所用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同的, 比如对于一个程序员, 在网上吃瓜也就是乐呵乐呵。 但是对于警察, 侦探, 记者等, 他们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处理这件事, 进而找到真相。
最后,人的理解力以及思考能力的本身也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。例如外界影响、习惯以及生活的影响,比如举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, 今天有一个热搜:“女司机逆行致使他人车祸”,这个时候的吃瓜网页就是言语攻击那个女司机, 《乌合之众》一书中也讲到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, 个体在群体之中会出现明显的降智。但是后来, 这件事发生了反转,真相变成了:“司机酒驾致使车祸”,大家又去言语攻击这个人了
第三章讨论了刻板印象概念,产生原因(以及影响个人想法的方式。?)
刻板印象是一种填充物,被个体从不同事实中提取出来的事实的属性以及特质,用于填充其他的事实形象。如果要对抗刻板印象,需要时刻牢记个体对于世界万物来说是微不足道的,这样才能方便自己作出修正。
举一个简单的刻板印象的例子, 在外国人眼里, 中国的乒乓球是真正的厉害, 这就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, 一个老外,只要见到一个中国人。就一定觉这个人的乒乓球打的特别的厉害, 然而事实上就是,这个人可能连乒乓球拍都没摸过。
刻板印象的产生原因:
首先,它是三观的基础,以某种印象阐释问题会让人感到舒适,让人有安全感。
其次,它是能够合理解释现实世界的问题。
然后,它能掩盖盲点,“消除”疑惑。(8-92)
最后,其存在具有合理性,能够降低人对于认知人性、社会以及历史的成本
然后本书以较大的篇幅探讨了如何发现刻板印象,最终这些刻板印象会导致绝对主义
- 关注事物的矛盾之处
- 对空间概念的匮乏
- 对时间概念的匮乏:历史视角,社会领域视角,未来时间段
- 偶然性样本被用来代表整体情况
文章也是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
1 | 对于现实注意以及浪漫主义的古老争论已经有了一个定论:现实的开端和美好的结尾是固定套路。 |
之后尝试解答了人如何理解世界这个问题:
- 通过有权威的中介/专家来理解世界。
- 中介的权威性来自于等级制度,等级制度导致了下级对于上级的依附关系。
- 由于大众对于世界的理解处在空想的状态,需要有人来进行指引,所以出现了体制。
- 通过体制运作,才能让人群能作出实际的选择,而不被自己的个人利益所影响,丢失选择的机会。
- 最终结果是一小撮人代表大多数人作出了选择
- 选举的要素是将大众意见简单化处理,对于降低滥用权力没有帮助。
对于体制以及良知不应该有半点依赖之念,体制为了维护稳定,必然会掩盖部分事实真相,所做的决定,往往对于弱者是残忍的,这种社会确实是最魔幻的
总体来说, 我认为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, 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, 强烈安利给大家